首页

sm国产

时间:2025-05-23 22:17:09 作者:成都进入“蛇出没”季节 被蛇咬后该怎么办? 浏览量:75737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单鹏)四川报业博物馆20日在成都开馆,即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四川报业博物馆在成都开馆。(单鹏 摄)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馆内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观众在四川报业博物馆参观。 (单鹏 摄)

  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回顾了19世纪末以来巴蜀大地的报业发展历程。从展览可知,近代四川报业的发端与宣传维新思想有着很大关联。1897年,四川近代第一报《渝报》在重庆创办,这份报纸由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创办,以救亡图存为己任。1898年,宋育仁在成都创办《蜀学报》,这是成都近代第一报,也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1898年,四川近代第一家日报《渝州新闻》创办,同样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

  进入20世纪,四川地区报业迎来快速发展。1900年在成都创立的《算学报》是一份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的报纸,也是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随后四川大地陆续出现了《川报》《新四川日报》《成都快报》《华西日报》等关注时政、社会的新闻报刊。1922年,四川党、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人声》,这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坚持出版报纸,这些报刊被称作“长征红报”。

  抗战开始后,四川报纸数量极大增长,集中为抗战呐喊。1937年,中共党员张秀熟代出川将士起草的《告四川各界人士书》经中共组织同意后,交予刘湘认可,以《告川康军民书》为名在《华西日报》发表,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宣言书。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报业扎根广袤大地,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奋斗中不断成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两大展览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巴蜀大地建设发展的时代缩影,体现出报业对社会沧桑巨变和新时代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记录。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座不断‘生长’的专业博物馆,一个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据四川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四川报业博物馆将与四川乃至全国的报业和文博界同行携手共建,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展览、传媒研学等多种方式,探索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方式”,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连通业界与学界的园地,呈现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大批新农人回乡发展特色果业 湖南东安收获增收“甜蜜果”

2024年5月31日,新疆和田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和田地区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学校。2024年9月,和田学院迎来首批本科生。它的成立,不仅填补了和田地区高等教育的空白,更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里发生巴士与卡车相撞事故 已致15人遇难46人受伤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天在北京举行,陈斌华在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亲绿网军对一些艺人的网暴,再度证明“台独”即“台毒”、“反中”则反智,岛内长期“去中国化”荼毒甚剧、贻害无穷。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5月8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国台·华鉴甲辰龙年生肖酒产品包装设计以帝王黄之色为主,彰显尊贵,瓶底刻有“国台专用”标识,瓶肩源于紫禁城太和殿建筑文化风格。还有“酱香正宗”专属印章以及正品防伪码。下方故宫红烫印品名,将这款酒尊贵的身份展露无遗。完美展现了国台华鉴甲辰龙年生肖酒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双大师酒的高端规格。

作为首家入园企业,北京卡尔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无菌植入类牙种植体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国产种植体系统,年产能一百万套。卡尔斯医疗器械总经理宿瀚奇表示,公司原材料主要来自海外,为享受综保区优势政策,2024年正式入驻国际生物医药园,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综保区内,已于9月15日正式投产。

甘肃“山果”中秋前夕鲜达海外市场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事关亿万百姓的小家幸福,事关我们国家发展全局、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